寒露风

俗话:“秋凉不秋凉,就看闰六月二十五”,今年秋季很凉爽吗?

农历闰六月二十五作为民间观测秋季气候的重要节点,其气象意义源于我国农耕社会长期积累的物候经验。今年(2025年)恰逢闰六月,老话"秋凉不秋凉,就看闰六月二十五"再次引发关注。结合气象学规律与历史数据来看,这句俗语背后蕴含着三个维度的科学逻辑。

太阳直射点 寒露风 拉尼娜 银杏叶片 拉尼娜事件 2025-08-14 11:50  3

秋分到,农事急!这5件事现在不做,当心误了整季收成!

抢种冬小麦,霜前扎根是硬道理!老话说得好:“白露早,寒露迟,秋分种麦正当时!”墒情合适的地块,眼下正是下种黄金期。选好良种,精量播种,深浅得当,压得实在,苗齐苗壮才有指望。您家麦种都备齐了吗?田里见真章!晚稻水要足,灌浆防冻两手抓!灌浆期的晚稻,正是“吃”水“

苗齐 苗壮 秋分 寒露风 该搭 2025-08-11 10:58  3

“早端午,热死牛;晚端午,凉飕飕”,今年端午在哪儿?有啥说法

时间过得真快,一晃今天就已经是农历五月初五了,按照民俗,今天就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。西晋《风土记》中记载:“仲夏端午,谓五月五日也”,那五月初五为啥称之为“端午”呢?“端”有开头、初始之意。五月初五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,所以被称为“端五”。又因古代“五

端午 芒种 端午节 农谚 寒露风 2025-05-31 04:09  7

早种还是晚种?决定水稻产量的不是早晚,而是这个!

生育期差异水稻品种分为早熟、中熟、晚熟三类。早稻生育期一般为110-125天,晚稻为155-170天。晚熟品种因生长期更长,理论上光合作用时间更充分,可能积累更多干物质,但实际产量还需结合气候适应性(如抽穗扬花期的温度)判断。品种适应性不同品种对光温敏感性不同

水稻 千粒重 寒露风 晚稻 水稻产量 2025-05-21 17:16  13

大风大雨来临时,农民怎样才能减少损失?这份“国家宝典”告诉你(附:湖南省操作手册)

为科学应对灾害,确保农业丰收,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了《2025年汛期科学防灾减灾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》,坚持“分灾种、抓重点、早行动”的防灾思路,针对汛期的五种灾害类型,部署五项核心任务,助力农民“抢”回损失,守护“粮袋子”安全。

湖南省 农民 叶面肥 宝典 寒露风 2025-05-13 19:03  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