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庄稼人信农业谚语,句句都是种地“老实话”,照着做准没错
去年清明前,村东头的小李急着把黄瓜籽种进菜园。没过几天,倒春寒来了,刚冒芽的小苗全冻蔫了。我跟他说:“傻小子,没听过‘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’?清明后地温才稳,种子能扎根,你急这几天干啥?”后来他按我说的,清明后重新种,黄瓜长得又粗又壮,满架都是。
去年清明前,村东头的小李急着把黄瓜籽种进菜园。没过几天,倒春寒来了,刚冒芽的小苗全冻蔫了。我跟他说:“傻小子,没听过‘清明前后,种瓜点豆’?清明后地温才稳,种子能扎根,你急这几天干啥?”后来他按我说的,清明后重新种,黄瓜长得又粗又壮,满架都是。
10月26日起,新一股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国北方,预计未来三天,内蒙古中东部、华北、东北地区、黄淮等地将现明显降温,部分地区气温下降4℃至6℃,局地降温8℃以上。
10月25日起,新一股冷空气将开始影响我国北方,预计未来三天,内蒙古中东部、华北、东北地区、黄淮等地将现明显降温,部分地区气温下降4℃至6℃,局地降温8℃以上。
今年寒露(10月8日前后)那几天,北方不少地方中午还能穿短袖,南方更是出现了30℃以上的高温,所谓的“寒露风”压根没带半点凉意。
“收不收,九月初七早看天”,这句流传已久的农谚道出了农历九月初七在农业生产中的特殊地位。明日恰逢2025年农历九月初七(公历10月27日),这个被老农视为“收成预兆日”的特殊节点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气象密码?从古至今的农耕智慧与现代气象科学又将如何解读这一天的天
“霜降”这俩字听着就冷,可今年它先给全国人民发了个红包——10月23号一到,北方直接穿回薄卫衣,石家庄街头甚至有人啃雪糕。
近日,我国北方地区经历明显降温,开启“速冻”模式,很多人表示直接从短袖换上羽绒服。气象监测数据显示,受多股冷空气持续影响,截至10月20日,气温0℃线已抵达华北中部一带,北京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达到-0.5℃。
近日,北方多地持续降温,很多人表示直接从短袖换上羽绒服。气象监测显示,在冷空气的影响下,10月20日早晨,气温0℃线抵达华北中部一带,北京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达到零下0.5℃。
近日,北方多地持续降温,很多人表示直接从短袖换上羽绒服。气象监测显示,在冷空气的影响下,10月20日早晨,气温0℃线抵达华北中部一带,北京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达到零下0.5℃。
预计10月22—24日全国秋收区大部以晴好天气为主,各地应抓住有利天气加快秋收进程,已完成收获的地区做好已收谷物的通风晾晒和存储工作,过湿农田应加快散墒,确保后续秋播工作顺利开展。
晚上好观众朋友,二十四号台风风神转向西偏南方向移动,距离我区比较远。受风神和冷空气共同影响,北部湾持续有大风。
今年第24号台风“风神”(热带风暴级)昨天傍晚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沿海登陆(18米/秒,998百帕),今天(19日)早晨5时其中心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上,就是北纬14.0度、东经122.0度,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(20米/秒),中心最低气压为995百帕,七级风圈半
桂林旅游,中午还穿着短袖吃米粉,傍晚就被风吹得赶紧套上外套——当地朋友说,桂林资源县一天降温12℃,昨天31℃今天直接19℃,这天气变脸比翻书还快。更绝的是,桂北刚冷下来,冷空气就跟“排队南下”似的,接下来几天全广西都要被大风、降温、寒露风轮番“招呼”,出门不
气象部门预计:未来三天,广西有一次大风降温伴弱降雨天气过程,局部地区有大雨。17-22日受冷空气持续补充影响,各地气温下降幅度:桂东北7~9℃、局地10℃以上,其它地区4~6℃;桂北18日开始,桂南20日开始有5-7天日平均气温≤22℃的寒露风天气。
中央气象台预计,10月18日之后,黄淮、江汉等地持续阴雨天气将逐渐减弱、结束,各地需提前做好农机调度,对过湿农田及时散墒除渍,加快秋收进度,并视墒情开展整地、播种。东北地区和华北大部以晴好天气为主,但黑龙江中部、内蒙古中部、陕西北部及新疆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
预计未来三天我区有一次大风降温伴弱降雨天气过程,局部地区有大雨,对成熟作物收晒有不利影响;降温导致出现较强寒露风天气,对未成熟晚稻抽穗灌浆不利。各地需关注天气变化,及时调整收获计划,做好晚稻水肥管理,减轻寒露风不利影响。
刚过寒露,全国天气却像“开了盲盒”:南方10月底仍有30℃高温炙烤,街头有人穿短袖;华北、华西连续阴雨,玉米在田里发潮,冬小麦播种机陷在泥泞里开不动;东北更急转直下,哈尔滨10月15日凌晨飘起秋冬首场雪,气温从两位数跌至-3℃,不少人连夜翻出羽绒服。
“秋气堪悲未必然,轻寒正是可人天。“时光飞逝,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过去了一大半,从时间节点上来看,此时已进入到秋季的第五个节气——寒露。几场秋雨下来,天气是凉了些,但气温起伏还算平稳,没有骤冷骤热。近期北方降雨较为频繁,正所谓“一场秋雨一场寒,十场秋雨要穿棉。”
“白天寒露暧如春,晚上寒露冻死牛”是一句流传于中国民间的农谚,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寒露节气的气候特点。这句农谚的字面意思是:寒露时节,白天的气温可能还比较温暖,甚至像春天一样舒适;但到了晚上,气温会急剧下降,冷到足以冻死牛。这虽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,但充分说明了寒露
“八月怕二十”这句民间俗语,乍听令人疑惑:农历八月秋高气爽,为何独独惧怕二十这一天?翻阅古籍、走访民俗学者,发现其中暗藏古人观察自然与生活的智慧结晶,更蕴含着农耕文明对天时地利的敬畏之心。